北京京东美工外包
你的位置:北京京东美工外包 > 新闻资讯 > 北京京东美工外包 “黄蜂”替换“雄猫”,F-14的退役到底是明智之举还是自废武功?
北京京东美工外包 “黄蜂”替换“雄猫”,F-14的退役到底是明智之举还是自废武功?
发布日期:2024-08-04 09:25    点击次数:169

北京京东美工外包 “黄蜂”替换“雄猫”,F-14的退役到底是明智之举还是自废武功?

书接上回。本期是F-14雄猫战斗机系列的第五期。前面几期主要讲述了这款颜值颇高的传奇战斗机的设计研发背景以及各衍生型号的技术性能。本期将讲述进入21世纪后这款战机的退役历程北京京东美工外包,“雄猫”战机的退役可谓是军迷们一直所惋惜与讨论的话题,用“大黄蜂”来全面替换“雄猫”到底是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呢?

(本期全文约7200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F-14“雄猫”战斗机全部完成换装后,最鼎盛的时期总共拥有30个作战中队,配置在13个舰载机联队,一般每艘航空母舰上部署2个F-14中队。这样的辉煌时光一直持续到1991年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的航母数量由16艘减至12艘,舰载机联队也减为10个,这是F-14飞行中队的第一次大规模裁减。1996年,8个舰载机联队中两个F-14中队减为一个,此时只剩下12个中队,它们分别是VF-2、VF-11、VF-14、VF-31、VF-32、VF-41、VF-102、VF-103、VF-143、VF-154、VF-211和VF-213。其中VF-14、VF-41、VF-154和VF-211装备的是F-14A,VF-2、VF-31和VF-213为F-14D,其余5个则是F-14B。

图片

随着A-6、A-7攻击机的除役,原本担负空优与战术侦察任务的F-14开始进行改装,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即便如此,随着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攻击机的逐渐量产并进入部队服役,F-14开始了第三次裁减高峰。第一批退出战斗序列的是原隶属于第8舰载机联队的VF-14和VF-41,然后逐个中队的除役、接收新战机。2003年的伊拉克“巴格达之役”战争期间,第一时间参战的美国海军5个航母战斗群全部只配备1个中队的F-14。

尽管F-14在伊拉克战争中同样表现优异,特别是在沙尘暴的恶劣天气条件下,依然保持了很高的任务出动率,但每小时约7万美元的飞行、维护费用实在是太高昂了(F-14中队的维护人员数量也要比F/A-18F中队的多出60人左右),这让美国不得不加快了“雄猫”除役的步伐。原本打算2010年全部完成F-14的除役,之后又提前到2008年,最终定为2006年。

图片

2006年3月11日,美国海军的最后一批F-14“雄猫”战斗机抵达美国本土的欧希安纳海军航空站(NAS Oceana)。它们是隶属于第8舰载机联队的VF-213和VF-31战斗机中队,刚刚完成了在伊拉克的部署任务。在此期间,这些“雄猫”共出动了1万架次,尽管飞行时间长达3万小时,但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其中,它们有3000个飞行小时用于投放52枚炸弹和空对地导弹,以支援驻伊联军的军事行动。这是F-14“雄猫”战斗机执行的最后一次任务,从此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将永远失去这只“大猫”的踪影。

图片

1994年3月,VF-41中队的一架F-14A战机停放在欧希安纳海军航空站。

在数百名家属、亲朋和战士的欢呼声中,两个中队总共22架F-14D战斗机组成一个巨大的楔形编队从空中飞过,以此作为自己的谢幕演出。VF-31中队长理查德·拉布朗契中校感性地说道:“我将非常想念飞行'雄猫’,对它说再见就像对老朋友说再见一样!”VF-213中队将很快换装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而VF-31中队则可以在9月之前继续使用F-14D,并会在那个月由美国海军举行的“雄猫的黄昏”(Tomcat Sunset)除役仪式上作最后的展示,这之后也会全部换装F/A-18E/F。

图片

大黄蜂舰载机更强调多用途性

F-14“雄猫”战斗机即将完全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它之后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能否担负起美国海军航母编队舰队防空的重任,依然是大家争论的热门话题。很多人认为F-14被F/A-18E/F所取代主要是“雄猫”太老了,机体寿命已经达到限期,是迫不得已的。由于“超级大黄蜂”空中作战能力明显逊于“雄猫”,因而大多数人认为这之后的美国海军的舰队防空能力将会有质的下降,难道事实果真如此吗?为了更客观地分析这一问题,先从“超级大黄峰”谈起。

图片

2006年3月11日22架F-14的谢幕飞行。

F/A-18E/F“超级大黄蜂”是美国正在生产和装备部队的新型舰载战斗攻击机,到2006年9月,所有原装备F-14战斗机的舰载战斗机中队(VF)将要全部换装FIA-18E/F,从而改编为舰载战斗攻击机中队 ( VFA),以后美国的航母甲板上将不再有专用的舰载战斗机,也不再有专门的舰载战斗机中队。F/A-18E/F源自出口用的“大黄蜂2000”方案,美国海军原本是作为在得到真正的第四代重型舰载战斗机之前的一个过渡而考虑的,但是这种计划中的重型舰载战斗机也考虑了同时担负长程攻击的任务,单一用途的A-12被取消造成了这种多用途的必然要求。海军一再变更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计划,在苏联解体后就像烈日下的露水一样转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F/A-18E/F不得不从F-14手中接下重型战斗机的重任,同时又要接替A-6的攻击任务。

图片

F/A-18E/F

建模渲染

F/A-18E/F飞机作为新的重型舰载战斗机,最让人担心的地方是这种爬升能力和高速性能都下降而且还不能携带AIM-54“不死鸟”导弹的飞机是不是会削弱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防空作战能力,损害航母的生存力?要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应当了解美国航母编队是如何执行防空作战任务的。

图片

飞行员与F-14作最后的道别北京京东美工外包。

美国海军舰队在应对有一定威胁的作战时一般采用双航母编队,防御圈划分为内、外、中三层。外层由舰载机负责,内层由水面舰艇负责,中层由舰载机和区域防空舰共同负责。在冷战时期,离航母最远的舰载机实际上并不是防空巡逻的F-14战斗机,通常是S-3A“维京人”反潜机在紧张地带搜索随时可能发射潜射反舰导弹的苏联巡航导弹核潜艇,但是也不会离开F-14太远,更不会飞出AIM-54导弹的保护区域。

F-14战斗机组成的外层战斗机防空圈,通常距航母300-350公里进行巡逻飞行,一旦发现空中目标来袭则可迅速前出在尽可能远处消灭目标。在F-14背后约100公里处是E-2C预警机的巡逻空域,基本上可以覆盖F-14可能与敌机接触的空域,但是在极限距离上有时也要依靠F-14自行搜索。在预警机与水面舰艇之间还有一道战斗机巡逻圈,通常这一层防御可以由作战半径比较短的F/A-18战斗机来执行。

图片

VF-31中队的垂尾除役涂装。

通常防空驱逐舰被部署在天地线处担任雷达哨舰,自从“阿莱伯克”级驱逐舰(小神盾舰)大量服役后,这道防线的抗打击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巡洋舰通常布置在比较靠近航母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支援外圈防空驱逐舰,另一方面驱逐舰可以为内圈提供点防御支援。美国海军很早就开始利用数据链共享信息,统一指挥调度。战斗群的指挥中心可以设在航母上,也可以设在巡洋舰上,实际上是海军指挥控制系统的海上部分,可以接受来自陆上指挥中心的指令,汇整各舰只和飞机的上传数据,把下达的命令和必要的数据通过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TDS,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由数据链分发。

海军战术数据系统实际上是战术数据链路A (TADILA)的电脑系统,该数据链路北约型号称为Link 11。在美国海军中Link 11的终端用户包含各类主要水面战斗舰艇、攻击型核潜艇和E-2C、EP-3、ES-3 ,P-3C、S-3等飞机。Link 11是一种保密的网络化数位数据链路,采用并行传输和标准报文格式,实际的标准传输速率为1364bps或者2250bps。

这种数据链采用HF和UHF两个波段,采用HF波段可以覆盖300海里半径的区域,UHF波段在舰对舰传输时作用距离为25海里,舰对空则为150海里。需要指出的是Link 11并不能直接指挥舰载战斗机作战,舰载战斗机的机载数据链终端支援的是北约命名为Link 4系列的战术数据链路C,虽然美国海军的大型水面作战舰只上也安装Link 4A双向链路,但是一般也不直接指挥空战,主要用于空中交通管制和舰载机着舰引导。

舰载战斗机的空战主要由E-2C预警机根据舰队指挥官的命令和当时空中的态势来进行指挥,战术数据通过Link 4A传送。战术数据链路C是非保密时分数位数据链路,采用串行传输,数据率为5000bps,工作在UHF波段,这种数据链历史比较长,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应用在“半自动空中-地面拦截制导系统”(SAGE,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 上,虽然缺乏抗干扰能力,但是比较简单可靠。这个系列中有一种特殊的Link 4C,这种数据链只用于F-14进行4架战斗机组网的编队空战。

在冷战时期,F-14战斗机所参与的航母编队防空作战大致上便是如上所说的情况,一旦E-2C预警机首先发现苏联的超音速轰炸机群,就一面指挥外防空巡逻圈的F-14加速前出拦截和迟滞苏联轰炸机的攻击,一面将空中态势传回旗舰,紧急弹射待命值勤中的F-14加人战斗。F-14将会加速到M1.6左右接敌,然后超音速连续发射AIM-54导弹进行多目标攻击。对于躲过攻击的目标,通常不做过远的追击,交给下一层防御力量进行拦截。

图片

处于机群编队最外侧位置,恰好符合“雄猫”战机长程防御的角色。

显然,位置靠后、本身速度较低而且只能使用AIM-7“麻雀”半主动中程导弹的F/A-18战斗机在这种作战中实际作用并不是很大。不过自从苏联解体之后,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建立一套支援超音速轰炸机突防发射长程超音速反舰导弹攻击航空母舰的体系,F-14的这种能力就像传说中的“屠龙之技”一样,强则强矣,却无处发挥。

F/A-18E/F服役后,外层防空圈的重任也只好当仁不让,飞机气动外形上加大机翼展弦比的设计应该有增加续航时间的考虑,加上本身一开始就考虑了编队伙伴的空中加油,防空巡逻时间仍然可以基本保证。F/A-18E/F的加速性不甚理想,AIM-120导弹的射程也较小,难以做到像F-14那么远的距离上歼敌,不过考虑到长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威胁至少暂时已不存在,这样的缺陷似乎也不那么令人担心。

F/A-18E/F实际上在防空方面也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AN/APG-79雷达是一种数位化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波束扫描的灵活性上远远胜于新旧技术结合的AN/APG-71雷达,在探测低空小目标上优势明显,实际的多目标能力也要更强。这种特性更适合于拦截低空突防的战斗轰炸机,北京京东美工外包这种目标比前苏联时代的超音速轰炸机小得多,机动性达到一般战斗机的水平,而且具有危险的反击能力。对付这样的目标,AIM-54长程导弹的机动性就显得不足,进行多目标攻击也非常不可靠。比较而言,AIM-120C才是超视距猎杀战斗机的利器。

图片

强调多用途性的“超级大黄蜂”战机配备武器种类之全,是“雄猫”所不具备的优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作战飞机开始装备战术数位信息链路J(TADILJ)也就是北约的Link 16,这种数据链的终端F-14D和F/A-18E/F都有安装,但是大部分较老的F-14没有得到改装。Link 16是一种高度保密和电子反制的大容量无节点数据链路,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JointTactical l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和后继的多功能信息分发系统(MIDS,

Multifunction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System)终端是它的收发部分。Link 16采用时分多址(TDMA)技术向每个单元分配时隙进行数据传输,去掉了Link 11的网络控制站,不会再出现单个节点被摧毁,整个网络瘫痪的现象。

图片

Link 16采用报文保密和传输保密两种保密手段,在传输过程中通过控制波形降低截获概率,即使截获报文也需要报文密码才能解读。这种数据链同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利用扩频、调频、检错和纠错编码、伪随机噪声编码等措施能够反制目前最好的瞄准式反制器。Link 16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使用能大幅提高整个舰队的态势感知能力,大大提高防空作战的效率,在面对空袭的时候,一架在正确位置守株待兔的F/A-18E/F要远远强于一架由于Link 4A遭到干扰而未能及时到达阵位的F-14A。从这个意义上讲,F/A-18E/F至少并没有使美国海军的防空变得比原来更脆弱。

另一个有利于F/A-18E/F机群提高防空作战效能的因素是飞机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维护性。众所周知F-14极为复杂,可靠性难免较差,而且维护也很费时费力,遭遇空袭时如果值班战斗机不能出动或者出击途中发生故障不能作战,那对整个舰队都可以说是糟糕透顶,即使这么倒霉的事情概率较低,那么能够出动作战的F/A-18E/F平均数量也必然要比F-14多。总面言之,换装之后航母的编队在目前和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不用担心空中威胁。

如果说防空作战本是F-14的专长,那么对地攻击则是F/A-18从一出生就担负的职责。本来F/A-18E/F具有比FIA-18机组的其他成员更大的航程,更大的载重,更强的生存力,在对地攻击能力上不应该受到质疑,但是偏偏半路杀出程咬金,F-14晚年寂寞,既然空战已无对手就改行执行长程攻击和战场阻绝任务。借由加装AN/AAQ-14目标照射吊舱,部分F-14获得了使用激光制导炸弹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炸弹猫”之名不胫而走。F-14凭借本身可变后掠翼的固有优势,具有非常大的打击纵深,尤其是携带重武装之后作战半径超过了F/A-18E/F,这个特点令人对F/A-18E/F的打击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不满。

图片

“雄猫”与“超级大黄蜂”的交接仪式。

但是F-14作为一种攻击力量来使用时,它的不专业也带来了很多缺陷。首先是F-14并没有合适的对地攻击用传感器和射控系统,这使它在发现和处理地面目标上的能力相当有限,对付已经给定坐标的固定目标固然可以轻松实施精确打击,但如果要打击移动目标或者复杂地形上不利观察的目标就实在无法胜任了。其次是F-14当年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过携带那么多种类的对地攻击武器,携带和投掷这些种类繁多的武器,仅仅是气动上就要做很多的试验来证明各种携带飞行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老的“雄猫”恐怕也不能支持增加如此多的火控程序,仅仅改装数量有限的F-14D也难当大任,而且花费也是不菲。此外,F-14飞机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也影响飞机对地攻击的出勤率,出动架次不足必然影响航母战斗群的打击能力。

还有一点,最近美国海军十分强调携带未投掷作战载重返回航母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价格十分昂贵,如果不能携带回航母的话会造成十分严重的浪费,而且苏联解体后美国海军奉行“由海向陆”战略,主要的作战区域已经不是空旷无人的大洋,而很可能是航行十分繁忙的海域,随意投弃携带的武器可能造成误伤从而带来舆论压力。F-14飞机本身重量非常大,过去携带AIM-54导弹执行防空任务时就有规定不能在满挂6枚AIM-54导弹的情况下着舰,经过改进之后F-14D飞机还要更重一些,如果要加强对地攻击能力的话,进行的改装还会进一步增加飞机的重量,这就使得F-14难以满足携带武器着舰的要求。

与F-14恰恰相反的是,作为最新设计的战斗轰炸机FIA-18E/F、从设计的最初阶段便充分地考虑了海军对攻击作战的要求,各方面都为满足这些要求作了折中和优化。首先是F/A-18E/F的火控系统中包含了具有高分辨率合成孔径功能和地面动目标跟踪功能的AN/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而且可以携带功能完整的导航和攻击吊舱,能够有效地发现、识别各种地面目标。火控系统中也早已集成了各种先进精确制导武器的火控程式,可以支援几乎所有的海军攻击武器。

F/A-18E/F作为新设计的飞机,设计阶段已经考虑了携带和投掷各种武器的能力,甚至专门为了投掷重武器的安全将挂架设计成与飞机中轴线成一个夹角而不是阻力最小的顺气流安装。FIA-18家族本来可靠性口碑甚佳,F/A-18E/F虽然尺寸上放大了很多,但是结构却比原来更为简单,航电系统也由于多年的专门努力,可靠性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可以预期飞机将会有良好的出勤率和快速出动的能力,对于打击时间敏感的目标尤其有优势。

F/A-18E/F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携带武器着舰的要求,通过改进气动布局改善了飞机的低速升力特性,这使它在携带较多载荷时仍然可以保持适当的下沉率,这样就不用把未发射的武器投弃了。此外,FIA-18E/F拥有非常完善的电子战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有威胁的辐射源进行定位和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抗,遭到攻击时即使不能利用飞机机动性逃脱,也能依靠AN/ALE-55拖曳诱饵金蝉脱壳。

相比之下,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曾经有1架F-14B被老式的SA-2导弹击落,显得在对抗地面火力威胁上有缺陷。而且F/A-18E/F有同型机发展的电子战飞机EA-18G,它完全能跟得上FIA-18E/F的攻击编队,因而在提供电子压制方面十分方便。

F-14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作战平台,有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飞行性能,如果对它进行改进的话,毫无疑问,凭美国的技术实力它也可以改进出一架比F/A-18E/F更强大的战斗机。比如:为F-14换装ATF计划的F-119或F-120发动机。测试证明,安装F-119已经被证明可行,而再升级GE的F-120也未尝不可,总之目标是使用推力达4万磅(约18144公斤)级别的涡扇发动机;使用向量控制喷嘴,赋予飞机超强的俯仰、横滚和转向控制力;超高频天线植入增加弦展的前缘襟翼中,增强对敌方隐身飞机的探测和追踪能力。而低频雷达对于捕捉雷达反射面小的目标很有效,格鲁曼公司在1990年左右就测试过类似的天线阵列;降低F-14的雷达散射截面积,增加其匿踪能力;更换结构材料降低重量增加寿命等等。

图片

载满“不死鸟”空空导弹的F-14

事实上格鲁曼方面和海军方面都提出了很多改进F-14,令其继续服役的方案,绝大多数的改进都不需要对雄猫“伤筋动骨”。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进行这样的改进要花很多钱,而且过去30年里美国人已经认识到维持F-14机队也是一个沉重的财政负担,那么既然已经没有现实的威胁来驱使国会为这种项目投入资金,所有的改进方案不免都永远停留在纸面上。F/A-18E/F也许永远称不上是完美的飞机,但是它恰到好处地满足了海军目前的需要,正是这种中庸为它赢得了在甲板上的位置。

“雄猫”被“超级大黄峰”所取代,并不是因为技不如人,而是一种转变,战略思想的转变带来的体制转变,变化后的生存环境使得F-14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在现有的单一超级大国条件下,美国海军(航空队)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并不会因为“雄猫”的除役而出现明显的动摇,实际上变得更精简、更实用。

F/A-18E/F“超级大黄峰”其实也是一个过渡装备,为了在现有航母编制下站好F-35大规模装备之前的最后一班岗(但目前来说这个过度性的岗还是要站好久)。

图片

F-35

冷战结束之后,务实的心态占据了主导地位。制造成本的降低,使得美国海军可以采购相当的数量来弥补使用上的一些不足,同时也令海外用户可以买得起。从后勤保养和任务弹性上来说,4个VFA中队比现有的1个VF加3个VFA体制来的更有效率。另外就使用成本来说,“超级大黄蜂”只有“雄猫”的三分之一不到,想当年成本问题就是令F-14生产线被销毁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样受限于成本,现役的F-14 (包括D型)最终都没有再次升级到正统攻击机的地位,无法携带精确制导炸弹以外的任何对地/反辐射导弹,甚至因为除役将临,也没有改装发射AIM-120导弹的能力。

综合多种因素来看,冷战后世界格局、作战思想和战争环境的变化,军费开支的限制,以及本身机体的老化,F-14这一代的飞机开始步入夕阳时代。作为第三代战机中最早投入使用的“雄猫”,第一个走下历史舞台也没有什么可丢脸的,相反它像一个武林高手,闯荡江湖多年却最终孤独求败。跟前几代战机相比,性能上的不足反而并不是其除役的最主要因素,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少竞争对手敢说对F-14占有明显优势。

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超级大黄蜂”的人,相信都不会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雄猫”可能是最好的舰载战斗机。而拥有F-14的时代,美国航母战斗群可能是最令人望而生畏的。而如今的青黄不接的美军航母战斗群却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未完待续……】

下期将继续讲述F-14雄猫战机的服役历史与战斗战史北京京东美工外包,点关注不迷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

上一篇:修图美工 全国超百城推出住房“以旧换新”:一线城市均已加入, “国企收旧换新”已取得一定效果
下一篇:网店装修 地中海之王:意大利海军主要舰艇一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