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东美工外包
你的位置:北京京东美工外包 > 新闻资讯 > 修图美工 6年颁奖给297位科学家,每人奖金300万,科学探索奖到底为了谁?
修图美工 6年颁奖给297位科学家,每人奖金300万,科学探索奖到底为了谁?
发布日期:2024-09-06 06:16    点击次数:123

修图美工 6年颁奖给297位科学家,每人奖金300万,科学探索奖到底为了谁?

“一方面我希望他们更‘傻’,心无旁骛地专注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修图美工,不受各种杂音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希望他们更Open一些,更多地接触社会、去做公众科普,特别是给小学生和中学生做科普。”谈及对于2024年“科学探索奖”获奖人的期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监督委员会主席王志珍表示。

2024年8月26日,经过8个月的申报和评审,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正式揭晓第六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49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他们来自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13个城市的28家不同机构。

2024年“科学探索奖”一共有1012位候选人,命中率在5%左右。最终获奖人的平均年龄为41岁,最年轻的是31岁。其中,有6位年龄在35岁以下,并包括两名“90后”。

此外,2024年“科学探索奖”涌现出7位女性获奖人,占49人当中的14%,相比2023年有着大幅增加(2023年有3位女性得主)。特别是数学物理学领域的6位获奖人中有3位都是女性,清华大学教授单芃成为“科学探索奖”设立以来的第一位获奖的女性数学家。

建模渲染

另据悉,有10家机构首次有人获奖,它们中有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也有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同时,还有2位“医师科学家”,分别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科学探索奖”设立于2018年。由杨振宁、饶毅、潘建伟、高文、施一公、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支持对象是在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青年科技人才。男性申报年龄在45岁以下,女性申报年龄已在2024年放宽至48周岁,同时不限制国籍。奖金金额为300万元,所有奖金均打款到个人账户,获奖人可以自由支配,且不限制使用用途。

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妩蓉表示:“我们在六年前设立科学探索奖,主要是响应科学家的呼吁。40岁左右的青年科技人才生活压力比较重。为了响应这个呼吁,一批科学家和腾讯马总发起了科学探索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主席潘建伟也表示:“35—45岁(女性48岁)是个非常奇妙的阶段,是科研人员创造能力最强的时候,但同时他们又上有老下有小,承受着各种各样生活和经济的压力。”潘建伟感慨,“科学探索奖”可以自由支配的奖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青年科学家提供一个能从容、安心地从事基础研究的环境。”

与此同时,历经过去5年的发展,6岁的“科学探索奖”在评审机制上也在不断进化。

更加支持女性:将申报年龄从45岁放宽至48岁

2024年“科学探索奖”将女性申报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并在各个评审阶段提升了女性评委比例。不过,“科学探索奖”始终强调的是在同等条件下来优先女性。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委员颜宁表示:“如果在15年前我一定会坚决反对,我会想你们又在歧视女性,把我们当弱者。但在这么多年间我看到很多女性同事因为做母亲让事业受到了巨大影响,所以延长3年不是特别的照顾,而是她们应得的。同时,选她是因为她优秀,不是因为她是女性,而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女性。”

更严厉地杜绝“打招呼”

对于任何评选来说,公正性都是重中之重。王妩蓉表示:“‘科学探索奖’是民间奖项,我们最大特色是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我们有监督委员会指导帮助我们。这个机制是主要决策是科学家来决定,所以有管理委员会,是这个奖项最高决策的一群人,在这之下有管理委员会推进成立评审委员会,评委专家主要来自于管理委员会和发起人的推荐。所以这是非常独特的一个评判机制,这些也保证了奖项的公正性。”

王志珍也表示:“申报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评审工作的独立、客观和公正,决不允许以‘打招呼’、利益输送等手段干扰或影响评审工作。如果一名申报人被证实存在打招呼的情况,那么他连续三年都不能参与科学探索奖的申报和评审。”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科学探索奖”管理委员会主席高文表示:“曾有评委向我举报有候选人给他发微信请他帮忙,评委把情况反映过来之后,我们就转给基金会修图美工,基金会很快把这个人从候选人名单中拿掉。”

更严格地执行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也是确保奖项公正的重要部分,2024年科学探索奖的回避制度更加严格。包括但不限于同单位、师生、亲属、项目或论文合作(项目结束、论文发表未超过5年)、商业合作、竞争、提名、推荐关系等关系都要回避。其中如果评审专家与评审对象存在亲属、师生或同一研究团队关系,评审人员则回避当年全部评审工作。

据了解,在2024年整个评审阶段期间,累计产生495人次回避。王志珍也表示:“终审中就有评委不能参加,因为他要回避整个这轮的评审。”她说:“严格做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同时严格做也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坚持做下去”,“希望这两个奖项(指科学探索奖和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两项资助——编者注)的整个评选,也可以有助于提升中国学术生态的公正、公平和风清气正。”

更强调原创的分量

更强调原创性的分量,是2024年“科学探索奖”在评审机制上的进一步优化。在评审现场,有评委直接问候选人:“‘科学探索奖’是希望打开一扇窗,你觉得你的工作能在这个研究方向打开什么窗?”

“所谓原创性,包括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对人类认知的改变、对学科边界的拓展,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并能广泛应用。”高文表示,“我们既考量申报人的过去工作,北京京东美工外包也考察他的未来设想。希望以此选出那些想前人不敢想,为前人不敢为的优秀青年科学家。”

对此潘建伟举例称:“在往届一次评选中,有2位候选人都非常出色,但是只有1个名额,这个名额给谁呢?”

如果仅从发论文的角度来看,B候选人的论文量和论文引用量,都远远超出A候选人。“但我们经过同行评审之后,了解到A候选人所做的工作更困难、更具有原创性、也更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我们并没有简单地关注论文发表量和论文引用量,而是经过仔细评审之后将奖项颁给了A。”潘建伟说。

从后续这两位候选人的发展来看,评委们也觉得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关于此或许正如高文所言:“评过去是为了知未来。”

更鼓励学科交叉融合

从设立之初,“科学探索奖”就设置了前沿交叉领域。2024年,该奖项在这一领域做了重点优化,对于申报人工作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征予以重点考察。

比如,在申报阶段会让申报人针对成果交叉性进行单独说明。再比如,评审专家也将交叉性作为独立维度进行考察,并在答辩现场设置了共性问题,全面考察每一位答辩人对于交叉研究的思考和贡献。

最终,前沿交叉领域诞生了6位获奖人,他们的工作或是融合多学科知识,或是通过融合手段探索重大复杂问题,或是利用某学科的思想方法研究另一学科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荣誉院长、西湖大学交叉科学中心主任、奖项管理委员会委员汤超对此表示:“人类面临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解决,所涉及知识已远超出单一学科知识范畴,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正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甚至会成为不可替代的研究范式。”

前一天终审,第二天公布

“趁热官宣”,也是本届“科学探索奖”的亮点之一。8月26日,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副秘书长佟贺丰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天我们发布了刚刚产生的获奖名单,而昨天晚上九点多评委们还在讨论最终名单,所以今天公布的名单是一份热辣滚烫的名单。”

潘建伟告诉媒体:“这主要是为了给科学界带来真正的惊喜,不然评审完毕之后隔一段时间再公布,还是有人会做各种各样的打听,这样就很难保证真正的惊喜。而在第一时间公布,旨在确保让获奖人是从正式公布这一刻起,才能得到评审的结果,从而推动学术进步和和学术生态的风清气正。”

获奖,并不是唯一的收获

一个奖项的评选,看似最大的受益人是获奖人,但是作为评委也会有着一定收获。

历经几届评选之后潘建伟感慨称:“每个人自己所懂的专业是非常窄的,对不同人进行判断不能简单地看论文和看理论,一定要请同行的人进行评审。”

后来,潘建伟自己的实验室在组建团队和人才引进时,除了关注论文的发布量和引用量之外,他也会更多地关注小同行对于人才的评价。

“我们希望找那些真正让小同行佩服的人,从而将其引进实验室中开展相应的工作。其实,我们之前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后来进一步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他说。

事实上,评委们大多日常工作非常繁忙,而之所以愿意参与“科学探索奖”的评选,潘建伟说:“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都希望能把学术传承下去。而想把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好,只靠几个人或几个小团队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整个社会都能营造尊重科学的气氛,让年轻人能够潜心做科研,让他们觉得做科研是有前途的,是能够得到足够的荣誉和尊重的,是能够过上比较好的生活的,那么就会有更多年轻人投身科研。

而谈及对于获奖人的期待,颜宁表示:“希望获奖人能够让各位评委们有压力,希望他们做得青出于蓝胜于蓝,真正引领各自领域的前沿。”颜宁说:“‘科学探索奖’鼓励获奖人更自由地、更大胆地去探索,我们期望他们可以一飞冲天。假设资助10个人,9个人都失败了(也没关系),但还有1个人可以改变人类文明进程。”

清华大学天文系教授、科学探索奖发起人、管理委员会委员毛淑德则表示:“所谓做原始创新,某种意义要跳出原来的格子,也就是要‘出格’。中国文化有时并不鼓励‘出格’,小孩子听到都是‘木秀于林,风必催之’‘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等。我非常希望‘科学探索奖’能在科研评审、探索原创性成果上带来丰富的土壤。”

新的五年,新的朝气

6年来,“科学探索奖”累计资助297位青年科学家。对此,马化腾表示:“很欣慰看到六岁的探索奖还在充满朝气地成长,并得到了科学界广泛的认可与支持。”

其还表示:“‘科学探索奖’始终聚焦于鼓励原始创新,并保持了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的纯粹性、公益性。助力基础科研,是腾讯超越商业边界的一份长期承诺,也是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呼应。我们期待青年科学家们勇于探索,实现科学理想,贡献于国家发展与人类福祉的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

上一篇:北京京东美工外包 官方:巴萨前锋罗克租借加盟贝蒂斯 租期1年含买断
下一篇:外包美工 无忌评图第135期|大男人红哥:精致生活

友情链接: